媒體報道:【青島日報】山東大學中美科技創新國際產業園:為國際尖端技術孵化落地提供完整生態
在青島高新區豐年路與寶源路交會處,山東大學中美科技創新國際產業園人才公寓正加緊推進。8月,這個以生物醫藥、智能制造、高新材料、信息技術四大高新科技產業為主導,瞄準國際尖端技術研發領域,集產學研于一體的功能多元化產城門戶將全面動工。
形成鏈接世界的創新引擎效應
作為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山東大學打造了“校政企創新創業教育共享平臺”和“國際化創新創業教育合作平臺”。由山東大學與青島市高新區共建的“山東大學中美科技創新國際產業園”便是其中重要一環。
該產業園位于高新區產業聚集核心區,項目總投資約60億元,占地約545畝,規劃建筑面積約80萬平方米,其中產業規劃50萬平方米,商住配套30萬平方米,并配建10.5萬平方米的人才公寓。預計項目建設期為6年,分三期進行,到2022年基本建成。園區建成后,將引進高水平創客項目100個以上,轉化和投資項目150個以上,高新技術產業項目200個以上。
“技術的孵化落地須有完整的生態系統作支撐,現在很多有價值的技術無法落地,希望產業園能夠彌補這種技術產業鏈的斷裂。”山東大學國際創新轉化學院副院長、山東大學中美科技創新國際產業園主任鄒難說。
山東大學中美科技創新國際產業園是山東大學服務山東經濟的“大手筆”。它以四大高新科技產業為主導,搭建院所系、高校系、海外系三大學術交流平臺,瞄準國際尖端技術研發領域,形成鏈接世界的創新引擎效應。產業園著重將產業與城市功能相融合,產業空間與城市環境相整合,形成產學研相結合的功能多元化的產城門戶,依托研發試驗中心、科研孵化基地、加速器、產業發展基地、產業基金等多個載體,將“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示范應用—產業發展”的科技創新通道打通,促進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政策鏈“五鏈融合”。
定制創新創業生態體系
建設不是目的,關鍵在運行。建設之初,山東大學中美科技創新國際產業園便堅持高起點才能有高發展的理念,產業園由大學、政府和企業緊密合作,打造適合中國發展現狀和發展需求的完備的創新創業生態體系,利用大學的教育科研和國際合作優勢,引入高水平可持續的創新資源,為雙創事業注入強大動力。這種模式充分參考了美國、英國、以色列等世界創新強國的經驗,針對我國特點對生態體系進行定制,在我國是獨特的創新嘗試,得到了眾多國內外科研和創新創業扶持機構的好評和認可。
在園區運營過程中,山東大學將輸送國際領先的創新和成熟技術成果以及相關專業人才,引進美國創新創業管理團隊參與產業園管理運行,并負責與美國高水平大學建立緊密合作關系,共同推進產業園建設、科研開發、技術轉移、企業孵化、產業合作等。目前產業園已與芝加哥大學、萊斯大學、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弗吉尼亞理工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達成合作意向,園區建成后,預計將引入各類創客類、科研類等高水平國際項目200個以上。
構建“企業 科研院所 產業載體”創新圈
山東大學中美科技創新國際產業園致力于打造一個美觀、高端、便捷、復合化、公園式的“科創綜合體”。
負責產業園建設開發運營的青島中鼎國際產業園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文彪說:“園區計劃設立20億元的產業基金,為入園的優質企業和孵化項目提供資金的支持,并通過搭建產學研運營平臺,與企業進行多渠道合作,推進創新創業,助力企業加速發展。”
“有了人才便有了一切?!崩钗谋敫嬖V記者,山東大學研究生院紅島經濟區分院將設立于產業園,結合青島高新區六大主導產業培養高端人才,產業園也將為研究生提供實戰的機會。
山東大學中美科技創新國際產業園作為2018年青島市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現代產業招商的重點項目,是青島市經濟發展重要載體,承擔著生物醫藥、軟件信息、智能制造等新興行業科技成果轉化、高新技術企業引入、優質項目孵化的使命。園區還將構建“企業科研院所 產業載體”協同發展的“創新圈”,形成新舊動能轉換“加速度”。
截至目前,山東大學藥學院研究院、山東大學醫學檢測中心、山東大學微生物技術研發中心、山東大學機器人研發中心等一批山東大學科研機構以及山東文旅集團、齊魯交通信息公司等多家單位已與園區達成入駐意向,匯集山東大學、青島科技大學、濟南大學等高校人才的山東省戰略新興產業研究院即將在產業園掛牌。
(信息來源:生物制藥部,稿件來源:青島日報)